月入3000在中国算打工人,在这个国家都能算是富豪。
这个国家究竟在哪?为何如此受欢迎?
01
从昆明南站登上“澜沧号”动车,穿越167座隧道、301座桥梁,8小时后抵达万象,而万象绝对会颠覆你对“首都”的认知。
万象最高的楼不超过10层,市中心最繁华的Samsenthai广场,甚至连中国县城的步行街都比不上。
街道更是脏乱不堪,下雨天主干道秒变泥浆河。
而马路上私家车寥寥无几,本地人全都是摩托。
但是看看世界银行公布的老挝人均年收入却还挺高的,约合人民币6.5万元。
只不过这都是被少数富豪拉高后的“面子数据”。
普通百姓的真实收入和中国十几年前差不多,警察月薪1500元,教师1200元,超市收银员800元。
在中国人开的超市当理货员,能拿到2000元就算“高收入群体”。
要是会说中文在酒店当翻译,月薪3000元直接晋升“金领阶层”。
而在这么低的工资下,物价却是高得离谱。
由于工业薄弱导致日用品全靠进口,所以中国产的洗发水、牙膏比国内贵30%。
一瓶矿泉水2元,大白菜一斤3元 ,牛羊肉价格与国内持平。
生活在万象,每日人均最低消费约16美元。
这对于月薪平均1000元的本地人来说,省吃俭用都不够,还得喝几顿西北风。
02
不过在老挝,却有一点很神奇,那就是男人最大的成功不是当老板,而是娶个能干的老婆。
这里实行“母系继承制”,财产由女儿继承,丈夫必须入赘女方家,连孩子都要随母姓。
更颠覆三观的是“续婿”习俗:如果妻子去世,丈夫可以继续住在岳父母家,甚至由女方出钱帮他再娶一房。
此时他的身份从女婿变成“儿子”,继续享受家族财产继承权。
而这种独特社会结构的背后,是老挝女性超强的经济能力和制度性保障。
老挝的妇女联合会成立于1955年,并拥有超过100万成员,成为了维护女性权益的重要力量。
而且老挝不仅禁止物理暴力,更将损害女性声誉、经济独立的行为都定义为暴力!
正是在这些强有力的支持下,老挝女性才没能像附近一些国家一样活成一个“装饰”。
而是走出家门,撑起了老挝经济的半壁江山。
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老挝15岁以上女性就业率高达61%,远超全球平均水平。
在农业领域,女性掌控织布、种地、售卖农产品等核心技能,比如享誉国际的老挝丝绸几乎全由女性手工织造。
并且在旅游业兴起后,会中文、英语的女性在酒店、翻译等行业月薪轻松破3000元,是普通男性收入的3倍。
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,某位水利局局长申请贷款修水渠时,银行要求必须妻子签字,理由是“女性还款能力更强”。
这种经济地位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景观:在万象街头,背着孩子摆摊的是男人,在市场讨价还价的是女人。
酒桌上陪客户喝酒的是女老板,在家做饭洗衣的是男家属。
老挝妇女联合会总干事Souk Pha Phone Phan It曾坦言:“我们不仅要让女性免于暴力,更要让她们掌握经济话语权”。
03
老挝劳动力便宜,女人还吃苦耐劳,看到这一些中国的土豪们似乎看到了“土皇帝”的希望。
但现实很快给他们上了一课,太诊国际医院的投资者董寿伟,带着2400万元和云南省政府的招商文件。
在磨丁经济特区开设试管婴儿医院,但是开业仅半年就因“违反老挝医疗法”被查封。
可营业执照上明确写着允许开展相关业务。
而这就是因为我们掉入了他们的法律陷阱,而法律陷阱远不止于此。
老挝《土地法》规定,外国人租赁土地最长50年,向本地居民租地则不得超过30年,且需层层审批。
这意味着土豪们想买地建房当庄园主纯属幻想,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。
更危险的是金三角经济特区,表面是旅游胜地,实则暗藏野生动物交易。
老虎肉、熊掌等违禁品公然售卖,游客稍有不慎就会卷入刑事案件。
但是当然,有人赔钱就有人赚钱。
精明的中国商人早已找到生存之道:在琅勃拉邦开民宿,专供欧美游客,每晚收费500元。
在万象做导游,月入过万还能拿小费。
更有人通过“澜湄快线”倒卖中国小商品,利用中老铁路+中欧班列的新模式,把利润率做到50%。
这些“新老挝人”的秘诀是:用中国供应链赚老挝人的钱,用老挝低成本生活省钱,在政策灰色地带游走。
04
当澜沧号列车以160公里的时速穿越湄公河流域时,车窗外的老挝人正慢悠悠地赶着水牛。
这个GDP增速4.5 的国家,用最原始的方式诠释着生存智慧:女人用勤劳换地位,男人用豁达换安宁,而外国人用金钱买教训。
或许正如老挝谚语所说:快马不一定先到终点,慢走的人未必迷路。
在这个被高铁拉进现代文明的国度,究竟谁在进步,谁在迷失,一时还真说不清楚。
来源:亨克的孤独
赞(2)